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干部的精气神和工作状态,直接关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色成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解决以上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有效举措,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纠树并举,着力解决乱作为问题。干部乱作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到位。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通过加强政绩观教育,引导各级干部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将显功与潜功有机统一起来,既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强化纪律约束,让乱作为无处藏身。
压紧压实责任,着力解决不作为问题。在其岗就要尽其责、谋其事、有其为。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就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上敷衍了事,对下但求无事,导致抓工作浮于表面、有始无终。要分层分类,健全主体明确、要求清晰的责任体系,明晰职责范围,把责任落实到各个层级、各个岗位。坚持系统思维,强化全局观念,倡导担当精神,注重协作配合,做到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协作。导向至关重要,奖掖先进、选贤任能是风向标,也是激励干部作为的指挥棒。实践反复证明,用准一个人,激活一大片;用错一个人,挫伤一大批。根据一直在变化的实际,针对干部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让有为者有位,让吃苦者吃香。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和选任办法,综合考核评价干部,既重能力又重品行,既重政绩又重政德。持续提升各级领导班子带队伍的能力,注重人文关怀,增强干部的归属感,着力强化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想干事、肯干事、干成事蔚然成风。
营造良好生态,着力解决不敢为问题。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工作就难以打开局面。要鼓励敢闯敢干、担当作为,同时全方面分析一些干部不敢为的原因所在,对症下药、综合施策,有效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使“干得越多、错得越多”的洗碗效应没有市场,让广大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甩开臂膀、挺直腰杆大胆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工作难免出错,要把准尺度、包容审慎。尤其是要加强执纪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执纪执法水平,真正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区分开来。保护和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切实加强诬告行为治理,依纪依法规范信访举报秩序,严厉打击诬告陷害歪风邪气,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加强能力建设,着力解决不善为问题。干事创业,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政治过硬与本领高强,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能力素质强、德才兼备,才能堪担重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善作有为。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养的核心。坚持不懈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观察时势、谋划发展、防范化解风险的前瞻性和主动性。以理想信念、党的宗旨、革命传统、党风廉政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党性教育,引导和推动各级干部逐步的提升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永葆人政治本色。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全方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重点提升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服务群众和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同时也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弥补知识缺陷、能力短板、经验弱项,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